400-886-0537
shandongkuangan@163.com
济宁任城经济开发区山博路南、志学路西
煤是最古老的化石燃料之一。如今,通过推进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发展步伐,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,煤炭可以生成氢气、甲醇、聚乙烯,最终再变成塑料、纺织品等,进入各行各业、千家万户。
“过去对焦炉尾气的处理是‘一烧了之’,现在从焦炉尾气中提炼氢气,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,还能产生大量廉价氢气。”在山西孝义市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,高纯氢制氢工厂负责人常成告诉记者,焦炉煤气经过脱碳处理可以产出纯度达99.9%的氢气,再进入这套高纯氢装置,可制备出一种纯度达到“6个9”的高纯氢气(999.999‰),且生产成本不高。
“园区内不仅有焦炉煤气制氢工厂,还有正在建设的电解水制氢项目,主要是利用光伏发电、干熄焦余热发电来电解制氢厂产生的脱盐水从而生产氢气。建成以后,不仅可以实现灰氢和绿氢齐头并进的目标,还能实现整个工厂的零排放。”常成介绍说,其实,“4个9”的氢气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氢燃料电池的需求,而“6个9”则意味着打开了半导体、硅晶片、光导纤维等高科技行业的应用场景。
这是山西鹏飞集团依托传统能源所形成的产业基础,进军氢能源产业的一个缩影,也是煤焦企业积极响应“双碳”战略,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、材料、终端产品转变的生动写照。
肩负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双重使命,山西多家企业正通过加快煤炭绿色开采步伐、抢抓煤基能源低碳化新赛道、重点建设“风光水火储”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基地,努力让煤基能源迈过降碳这道坎,从而实现从“黑”到“绿”的历史性跨越。
用绿色理念开采黑色煤炭
在晋能控股集团寺河矿,一座座抽气“磕头机”正在煤田上缓缓运行。
作为全国首家千万吨级高瓦斯矿井,寺河矿已连续15年单井瓦斯抽采量稳居全国第一,每年井下抽采的煤矿瓦斯量达8亿立方米,可用来发电、充当生活燃料,实现了“采煤不用煤”,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200万吨。
瓦斯是煤层气的俗称,以甲烷为主要成分,过去往往直接排放到空气当中,现在与煤共采,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,还补充了绿色气体能源,可谓一举多得。据悉,山西省煤层气地质储量7600亿立方米,去年产量96.1亿立方米,约占全国的83.2%。
以科技支撑煤层气开发产业化的同时,山西还不断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,已建成46座智能化煤矿、1161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,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80%。另外,积极开展矸石返井、充填开采、保水开采、煤与瓦斯共采和无煤柱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试点示范,为推动传统煤炭开采方式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“煤矿井下有大量的采空区和废弃巷道可用于封存二氧化碳。电厂高碱粉煤灰通过固液气耦合反应装置,捕集电厂烟气二氧化碳,输送至煤矿采空区,实现粉煤灰固化二氧化碳、粉煤灰注浆防灭火、充填采空区减沉。”在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康红普如是说。
低碳用煤,把“乌金”变“绿金”
微藻是一种古老的绿色生命体,它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氧气的重要缔造者,也是一种富含维生素、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保健食品。谁又能想到,如今的微藻养殖与煤焦产业紧密相关。
在山西省介休市安泰工业园区内,一家焦化企业用焦炉尾气饲养微藻,已处于试生产阶段,达产达效后可年产藻粉130吨,减排二氧化碳约1000吨。
在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,通过物理吸附碳捕集工艺,可获得纯度约99.9%的工业级液体二氧化碳和99.96%的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,已应用于饮料、烟草、食品冷藏保鲜等行业。
通过推进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发展步伐,当地正着力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,以高端化、多元化、低碳化为方向,强化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,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、材料、终端产品等低碳利用方式转变,产品由“一般加工”向“高端制造”转变,不断打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空间。
煤是最古老的化石燃料之一。现在的煤炭经过化学加工,可以生成氢气、甲醇、聚乙烯,最终再变成塑料、纺织品等,进入各行各业、千家万户。
在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,井下长期废弃的“臭煤”高硫煤,如今成为生产五大类数十种高端精细化学品的原料,开创了以煤基化工原料生产高品质合成纤维的先河。
“减煤可以降碳,但降碳不一定要去煤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校长葛世荣认为,改变传统的煤炭固态燃用方式,通过技术创新把煤炭转变为低碳排放的液气形态能源产品,可形成煤基能源体系,这是破解用煤与降碳矛盾的新路径。
火电厂也在“看天吃饭”
“突然一阵大风刮过来,风电企业发电量大幅增加,火电企业就得把负荷降下来,而遇到雨雪天气则要随时顶上去。”晋能控股山西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营销部主管李浩博说,在新能源供电不足或波动过大时,煤电机组负荷要能压得下、跟得上、顶得起。
近日,试运行5年的山西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,成为我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。
记者了解到,山西电力现货市场每15分钟一个交易电价,火电厂和新能源场站同场交易,火电厂也要“看天吃饭”。例如,在新能源电力充足时,火电机组只有拥有灵活的调峰能力才能降低成本;新能源出力不足时,分时电价最高达1.5元/千瓦时,可激励火电机组顶峰发电,引导电力用户移峰填谷,提升电力保供能力。“按需定产”精准到每一天的不同时段,不仅避免了浪费,也增加了电厂的效益。
风电光伏“靠天吃饭”,具有间歇性、随机性、波动性等特点,随着其大规模高比例接入,除了保障“送得出去”、推动“消纳得了”,还需要它们与煤电、气电等常规电源“打好配合”。
为此,山西坚持“煤电和新能源一体化”发展,推动煤电在“转”上发力,新能源在“增”上发力,储能在“拓”上发力,让新能源供电充足时,煤电少出力,新能源供电短缺时,煤电多做功,助推能源安全战略和“双碳”战略双双落地。
“要将煤炭和新能源进行深度融合发展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建议,建立全国电力和煤炭交易中心,促进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,实现能源增长保供,统筹煤电与新能源发电融合发展,确保稳定运行和系统平稳转型。